【台灣醒報記者邱靖雲台北報導】廢棄物管理也要跟上國際潮流!超過100個國家和民間單位剛結束巴賽爾公約第10次締約國大會,環保署此次也以NGO名義參加大會。廢管處副處長賴瑩瑩表示,將修正廢棄物認定為資源的標準,以廢鐵回收為例,未來會參照決議中的技術準則,將更多的廢鐵視為資源,減少汙染並增加回收。
賴瑩瑩表示,本次會議主題為「廢棄物減量、最小化及再利用」,重要決議包括:訂定2012至2021年新十年策略架構、提高公約成效倡議以及通過技術準則草案。其中,十年策略架構包括廢棄物源頭減量、產生量極小化、再使用、再利用及最終處置等議題。
賴瑩瑩說,目前環保署已依國際趨勢研訂「資源循環利用法」,並將在2012至2017年實行「資源永續循環利用推動計畫」。至於會議成果對既有民眾將帶來什麼直接影響?她表示,對一般民眾影響不大,但對需丟棄大量廢棄物的企業有益。
她說,目前在「廢棄物清理法」管制下,丟棄標準嚴格,例如丟棄廢鐵的企業在丟棄過程須逐一向政府通報申請,未來則可望朝向盡量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的方向努力,以有效回收廢鐵。
聯合國「巴賽爾公約」成立目的在於管制跨國廢棄物、減少廢棄物衍生的環境汙染等環保問題,從1992年生效至今,已有178個國家簽署。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在10月底以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的名義參加,本次大會共有超過1百個單位參與,集結3百多位代表。
此次決議中「汙染者付費原則」部份,台灣已經透過隨垃圾袋徵收的方式落實,而「延伸生產者責任」也已有回收基金的措施。賴瑩瑩表示,雖然我方不是會員國,但可透過視訊及實際參與會議等方式,掌握國際管理廢棄物的最新現況及方式,做為我國修訂相關法案時的參考資料。(100.1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