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三趾濱鷸模樣超可愛

三趾濱鷸模樣超可愛
2014/2/9
記者董森堡/金城報導
1030209a2.jpg(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鋒面南下先休息、梳理上路再北返!時序入春後金門地區開始出現北返的候鳥潮,慈湖地區昨日出現數百隻的鷸行鳥科水鳥,許多鳥兒們暫棲在沙灘上打盹休息,還有的趁著漲潮時分梳理羽毛,等待天候轉好後再振翅北飛,返回北極圈等營巢地繁殖生息。其中一隻三趾濱鷸(見右圖)在沙灘上搔癢,姿態格外逗趣可愛、令人發噱。
   普通鷸科的鳥類大多有四隻腳趾,但三趾濱鷸腳後沒有那短短的第四趾,故以其特殊之處命中文名。而牠肥短的身型及體態極易辨識,金門地區每年九月到五月都可見到牠的蹤跡,常出現在河口濕地、潮間帶及沙灘,常沿著潮線奔跑覓食,覓食時急速上下將嘴插入泥灘中,取食無脊椎動物及昆蟲,也會從表面覓食,為金門縣境內普遍的冬候鳥,在貴山、慈湖與湖下海岸可見到成小群活動,隨著潮近潮退追逐獵物。
   三趾濱鷸小檔案:(資料來源:台灣野鳥圖鑑)。學名:Crocethia  alba。體型:體長約19公分,體型短圓。雌雄同色,雙腳均只有三趾,皆向前,後無趾,以此可與紅胸濱鷸(Calidrisruficollis)的四趾區別。雌雄同色,繁殖羽與平時不同,金門縣境內少見繁殖羽,體背灰色,肩羽有黑斑。成鳥後除了羽毛外,整身呈現為白色;只有面部和喉嚨處偶隨季節變換,出現磚紅色區塊。春季時,三趾濱鷸會以群聚方式相偕到達北極附近,並展開交配及生產三至四顆蛋,並獵捕昆蟲或摘取可食性植物來哺育下一代。等到幼鳥稍大後,會展開長距離群聚飛行南下度冬;蹤跡遍佈各大洲甚至於澳大利亞一帶,常可看見這些鳥類棲息於沿海泥灘或沙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