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氣候變遷教育講習昨邀朱容練主講

氣候變遷教育講習昨邀朱容練主講
2014/6/11
記者李增汪/縣府報導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博士朱容練(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金門縣政府昨日舉辦氣候變遷調適教育訓練講習會,邀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博士朱容練(見右圖)、「金門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計畫主持人國立金門大學副教授林世強主講。
   金門縣政府行政處長陳朝金表示,金門年平均雨量僅約一千公厘,但隨著氣候變遷,一天降雨量達三百公厘也不是不可能,但有此情況發生時,伴隨著對農作物、排水系統、低窪地區居民、交通受影響等產生,值得公務同仁在後續施政規劃做調整因應。而「金門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在期末報告結束後,未來也希望走入民間加強宣導,讓民眾對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衝擊能有所了解和因應。
   朱容練指出,氣候變遷是緩慢的變化,就像「煮蛙效應」一樣。而這短短五十幾年來,全球經歷變冷變熱,而地球氣候是在變遷中。近三十年(1979-2005年)暖化逐漸「全球化」;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續上升。
   朱容練並指出,臺灣平地年平均溫度在1911年至2009年期間上升了1.4℃,增溫速度相當於每十年上升0.14℃,較全球平均值高(每十年上升0.074℃)。臺灣近三十年(1980-2009年)氣溫的增加明顯加快,每十年的上升幅度為0.29℃,幾乎是百年趨勢值的兩倍。
   朱容練指出,地球暖化下對金門可能的衝擊,包括水資源、農業和公共衛生。而高粱為金門重要經濟作物,高溫可能直接影響高粱生長,降雨型態改變,則可能影響高粱生長。
   朱容練表示,氣候變遷是長期的變化,需要花一段時間才感受得到。而氣候變遷的未來推估,是假設情境下的結果,它不必然會照著劇本發展。氣候變遷在未來可能造成的衝擊有多大,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人類該如何調適?這是一個風險的問題,端看我們願意花多少成本來因應這樣的變化。
   縣府行政處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的影響日益明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達成自然系統的穩定平衡,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乃是當前必須面對且應積極解決的挑戰。國發會於102年補助金門縣辦理「金門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研訂金門縣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與行動計畫,以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促進永續發展。而本案於102年十二月十二日與第一優勝廠商國立金門大學簽訂合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