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記者:楊水詠/縣府報導。 點閱率:720
金門造林綠化成功,除林務所負責策劃推行造林業務與育苗工作外,主要應歸功於地區全體軍民多年來之戮力一心,達成全島面積40%之森林覆蓋率,發揮調節氣侯、淨化空氣、水源涵養、潔淨水質、國土保安、遊憩保健與自然教育等多重公益功能。而,未來的林業經營將是一項講求技術精進、重視生態環境、融合經營管理理念、具備宏觀地景新型產業,以達永續經營目標。
金門縣林務所代理所長葉媚媚(也是縣政府參議)在監察委員林雅鋒、章仁香、劉德勳三位抵金巡察金門縣政,葉媚媚提出「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情形業務」簡報,除說明年度林務施政重點工作及執行成果外,她並針對金門未來林務經營和政策方向作了以上的表示。
眾所週知的,早年金門是一片童山濯濯的荒蕪景象,經過全島軍民數十年來植樹和綠美化的辛勤灌溉結果,處處綠意盎然,有著「海上公園」的美譽。但民國81年終止戰地政務,林業政策面臨階段性任務調整,值此林業轉型及縣民對森林資源的殷切需求的同時,如何在既有自然資源前提下,創造森林多元的附加價值,則是現階段林業建設首要目標。
林務所在既有林務發展基礎上,於去(104)年度重點工作執行成果,包括下列各項:
一、檢討訂頒金門十年森林經營計畫:研訂金門林業政策,依據地區整體發展需求,檢討訂頒金門第五期( 105-114年 )森林經營計畫。其次重新辦理森林檢訂工作,進行林地分級及規劃,建立全島森林生態系資料庫及監測管理系統,全面推動林地森林生態經營。
二、擴大育苗,加強原生樹種復育:培(撫)育各式原生造林綠化苗木約十萬株,季節性花卉約九萬株,提供地區植樹造林與綠美化之需。其次,增購真空針式播種機械、辦理苗圃暨園區灌溉系統工程(第二期)、育苗室整修建工程,提昇苗圃工作效能。
三、加強造林-戰地新森機:配合排雷作業,辦理馬山、慈湖、陽明及多年等四處新植造林,栽植水黃皮等十九種苗木二萬六千九百五十五株,維護海岸林完整,發揮森林公益效能。另,辦理歷年造林區撫育,計九十一點七三公頃,補植苗木四萬一千五百餘株,執行一百八十八天次林區刈草作業,以確保造林成效。
四、推動行道樹更新,打造觀光新環境:推動生態綠廊建置,以生態、遊憩、文化及土地永續等多元指標,形塑金門特色交通網路;辦理行道樹綠廊營造計八十三點七六公里,栽植原生花木一百四十種六萬八千七百一十四株;辦理環島東路等十三個路段行道樹補植作業,栽植樹木十三種一千二百九十四株,並於三多路等三個路段新植豆梨等樹種二十八株。
五、全面推動環境綠美化,創造新亮點:配合雨季時節,辦理「小徑圓環周邊綠美化計畫」,使用黃蝦花等三十三種類植栽一萬三千一百三十餘株,營造道路景觀庭園化,形塑特殊景緻。另,協助地區機關單位執行綠美化工作,計八處,栽植苗木九千七百九十九株,草皮一千八百平方公尺。
六、全面推動環境綠美化,創造新亮點:辦理慈湖路景觀花海營造,計四萬八千三百八十九平方公尺,帶動周邊觀光遊憩效益;輔導社區居民參與住家周邊環境綠美化及設施維護管理,計三十件,提昇社區自主管理能力。
七、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主動定期查處道路枯立危木,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成立危木處理小組,受理廿四小時通報案件處理,確保路網通暢。配合縣府防颱機制,成立颱風風倒木處理小組,優先處置醫護路線。
八、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受理縣民1999熱線林木修剪砍伐,共計二百四十六件。受理各級機關林木伐除及修剪申請,共計二百三十二件。主動查報伐除修剪一百四十九件。上述作業累計伐除枯危木二千二百一十三株、修剪五千五百一十六株,維護生命財產安全。另。協助移植具價值之樹種與矮灌五百七十九株,維護綠色資源。
九、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投保行道樹及園區公共意外責任險,保障縣民受害時理賠權益,完成5件理賠,由保險公司和解理賠金額共新台幣五萬九千九百元。其次辦理行道樹非破壞性檢測作業(第二期),建立科學數據,作為林木更新風險評估考量依據。
十、建立巡查及防火機制,維護森林資產:清查全縣公有林地,辦理撥用四筆,計六萬九千六百八十點四八平方公尺,厚植森林資源。辦理民眾依離島建設條例申購土地,計三件。配置巡山員檢視地區國公有土地、行道樹綠籬與林火通報工作,年度查報毀損公有地林木二件,另協助國家公園偵辦相關林木毀損一件。
十一、加強資源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建置病蟲害防治專屬資料庫,年度共執行97次防治作業,維護林木健康。已完成一百七十八處褐根病防治作業。針對全縣十八點一三公頃松樹林進行松材線蟲防治作業;避免農藥污染環境,採用注射法及費洛蒙誘捕器。
十二、保育珍貴老樹,綠色資產生生不息:列管金門地區珍貴樹木一百五十五株,以及辦理修枝管護、病蟲害防治、棲地健化改善作業,進行預防性用藥及肥培管理十五天次。
十三、結合觀光產業,推動森林生態旅遊:經管森林公園四十二公頃及竹類標本園計三公頃,總年度參訪約十萬餘人次;另,提供自行車騎乘服務,計三千八百六十四人次。
十四、金門植物園,營區活化好典範:利用豐富原生植物特色,結合既有軍事景觀遺址,打造成為多功能森林遊憩場所,年度參訪遊客累計六萬三千零八十餘人次;並受理解說導覽及DIY申請,計七十二場五千一百九十餘人次。另,辦理植物園Fun暑假活動十三場次,計五百二十人參加。
十五、推動環境教育,綠色種子紮根:彙編金門林業一甲子書籍。辦理金門民俗植物誌編撰調查研究。營造原生物種棲地(大林梅氏鯿、 食蟲植物)。以地區意象設計風獅爺筆筒一款,作為環境教育課程素材使用。
十六、推動環境教育,綠色種子紮根:辦理「2015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活動」三十三場次,計二千五百五十餘人次參加。辦理「104年臺灣昆蟲生態學習營活動」二場次,計一百二十人次參加。新春期間辦理微妙微俏親體驗科學展、兩棲爬蟲特展、小木椅DIY體驗及彩繪植物園等活動。
十七、活化森林資產,創造多元價值:地區林木撫育殘材,粉碎再製為木屑,利用於苗圃堆肥基料,並於林間鋪設森林步道七百公尺;以及發展木材加工利用業務,結合地區特色意象設計文宣產品,作為DIY體驗課程與作品展覽使用,行銷在地文化精神,傳達資源再利用觀念。
林務所在今年度林務施政重點工作的努力方向,包括有下列各項:
一、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採集原生鄉土林木種籽,加強培育季節花卉與綠化用喬灌木,以地區民眾及機關單位綠美化使用;強化道路、圓環及交通節點綠帶,採用庭園造景手法,營造綠美化新亮點;加強樹木銀行各式林木撫育管理,養成林木可妥善運用於地區環境綠美化業務,落實林木資源再利用。
二、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賡續執行排雷區復育造林工作,以提高整體綠覆率;推動校園綠美化計畫,協助全縣國中小學進行植栽空間調整,提昇各校園環境美質;加強病蟲害防治,配合林木病蟲害發生特性,執行防治及監控作業,有效保存全島珍貴綠色資源;推動樹木保護師培訓計畫,以增進同仁專業知識,並提高工作效能;發展保育與教育的森林生態旅遊,應用大自然環境,提供安全舒適遊憩場所。
三、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落實原生物種、特定棲地及生態系統的保護、復育與適度利用,強化資源的長期監測及紀錄,並針對特殊課題深入研究調查;持續辦理國公有地及閒置營區清查作業,撥用可供造林或林相完整區域,進行積極的造林或撫育措施;加速民眾通報(申請)的林木修剪與危木伐除案件時效,提昇服務品質,並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建立森林防火機制,加強林區巡制度,並強化民眾愛林護林觀念宣導,以確保森林安全,及維護森林資源;以金門在地思維推動生態保育及森林遊憩,並結合歷史及自然環境美感等元素,落實在地環境素養;活化發展金門植物園,利用在地環境資源特色,形塑結合軍事遺址與自然生態的多功能森林場域。
金門四面環海、秋冬季風強勁,綠化建設一向為縣政施政之重點,歷經五十餘年來之不斷努力,已收成效,並發揮調節氣侯、淨化空氣、國土保安、遊憩保健與自然教育等多重公益功能。但二十一世紀林業經營,將從傳統的林業經營體系轉化為人性化森林生態系經營方式,未來的林業政策將朝向科技的、經濟的、文化的、休閒的、生態的及現代化的林業方向邁進,發揮最大之效益。
金門縣林務所代理所長葉媚媚(也是縣政府參議)在監察委員林雅鋒、章仁香、劉德勳三位抵金巡察金門縣政,葉媚媚提出「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情形業務」簡報,除說明年度林務施政重點工作及執行成果外,她並針對金門未來林務經營和政策方向作了以上的表示。
眾所週知的,早年金門是一片童山濯濯的荒蕪景象,經過全島軍民數十年來植樹和綠美化的辛勤灌溉結果,處處綠意盎然,有著「海上公園」的美譽。但民國81年終止戰地政務,林業政策面臨階段性任務調整,值此林業轉型及縣民對森林資源的殷切需求的同時,如何在既有自然資源前提下,創造森林多元的附加價值,則是現階段林業建設首要目標。
林務所在既有林務發展基礎上,於去(104)年度重點工作執行成果,包括下列各項:
一、檢討訂頒金門十年森林經營計畫:研訂金門林業政策,依據地區整體發展需求,檢討訂頒金門第五期( 105-114年 )森林經營計畫。其次重新辦理森林檢訂工作,進行林地分級及規劃,建立全島森林生態系資料庫及監測管理系統,全面推動林地森林生態經營。
二、擴大育苗,加強原生樹種復育:培(撫)育各式原生造林綠化苗木約十萬株,季節性花卉約九萬株,提供地區植樹造林與綠美化之需。其次,增購真空針式播種機械、辦理苗圃暨園區灌溉系統工程(第二期)、育苗室整修建工程,提昇苗圃工作效能。
三、加強造林-戰地新森機:配合排雷作業,辦理馬山、慈湖、陽明及多年等四處新植造林,栽植水黃皮等十九種苗木二萬六千九百五十五株,維護海岸林完整,發揮森林公益效能。另,辦理歷年造林區撫育,計九十一點七三公頃,補植苗木四萬一千五百餘株,執行一百八十八天次林區刈草作業,以確保造林成效。
四、推動行道樹更新,打造觀光新環境:推動生態綠廊建置,以生態、遊憩、文化及土地永續等多元指標,形塑金門特色交通網路;辦理行道樹綠廊營造計八十三點七六公里,栽植原生花木一百四十種六萬八千七百一十四株;辦理環島東路等十三個路段行道樹補植作業,栽植樹木十三種一千二百九十四株,並於三多路等三個路段新植豆梨等樹種二十八株。
五、全面推動環境綠美化,創造新亮點:配合雨季時節,辦理「小徑圓環周邊綠美化計畫」,使用黃蝦花等三十三種類植栽一萬三千一百三十餘株,營造道路景觀庭園化,形塑特殊景緻。另,協助地區機關單位執行綠美化工作,計八處,栽植苗木九千七百九十九株,草皮一千八百平方公尺。
六、全面推動環境綠美化,創造新亮點:辦理慈湖路景觀花海營造,計四萬八千三百八十九平方公尺,帶動周邊觀光遊憩效益;輔導社區居民參與住家周邊環境綠美化及設施維護管理,計三十件,提昇社區自主管理能力。
七、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主動定期查處道路枯立危木,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成立危木處理小組,受理廿四小時通報案件處理,確保路網通暢。配合縣府防颱機制,成立颱風風倒木處理小組,優先處置醫護路線。
八、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受理縣民1999熱線林木修剪砍伐,共計二百四十六件。受理各級機關林木伐除及修剪申請,共計二百三十二件。主動查報伐除修剪一百四十九件。上述作業累計伐除枯危木二千二百一十三株、修剪五千五百一十六株,維護生命財產安全。另。協助移植具價值之樹種與矮灌五百七十九株,維護綠色資源。
九、加強林木撫育,守護綠色資源:投保行道樹及園區公共意外責任險,保障縣民受害時理賠權益,完成5件理賠,由保險公司和解理賠金額共新台幣五萬九千九百元。其次辦理行道樹非破壞性檢測作業(第二期),建立科學數據,作為林木更新風險評估考量依據。
十、建立巡查及防火機制,維護森林資產:清查全縣公有林地,辦理撥用四筆,計六萬九千六百八十點四八平方公尺,厚植森林資源。辦理民眾依離島建設條例申購土地,計三件。配置巡山員檢視地區國公有土地、行道樹綠籬與林火通報工作,年度查報毀損公有地林木二件,另協助國家公園偵辦相關林木毀損一件。
十一、加強資源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建置病蟲害防治專屬資料庫,年度共執行97次防治作業,維護林木健康。已完成一百七十八處褐根病防治作業。針對全縣十八點一三公頃松樹林進行松材線蟲防治作業;避免農藥污染環境,採用注射法及費洛蒙誘捕器。
十二、保育珍貴老樹,綠色資產生生不息:列管金門地區珍貴樹木一百五十五株,以及辦理修枝管護、病蟲害防治、棲地健化改善作業,進行預防性用藥及肥培管理十五天次。
十三、結合觀光產業,推動森林生態旅遊:經管森林公園四十二公頃及竹類標本園計三公頃,總年度參訪約十萬餘人次;另,提供自行車騎乘服務,計三千八百六十四人次。
十四、金門植物園,營區活化好典範:利用豐富原生植物特色,結合既有軍事景觀遺址,打造成為多功能森林遊憩場所,年度參訪遊客累計六萬三千零八十餘人次;並受理解說導覽及DIY申請,計七十二場五千一百九十餘人次。另,辦理植物園Fun暑假活動十三場次,計五百二十人參加。
十五、推動環境教育,綠色種子紮根:彙編金門林業一甲子書籍。辦理金門民俗植物誌編撰調查研究。營造原生物種棲地(大林梅氏鯿、 食蟲植物)。以地區意象設計風獅爺筆筒一款,作為環境教育課程素材使用。
十六、推動環境教育,綠色種子紮根:辦理「2015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活動」三十三場次,計二千五百五十餘人次參加。辦理「104年臺灣昆蟲生態學習營活動」二場次,計一百二十人次參加。新春期間辦理微妙微俏親體驗科學展、兩棲爬蟲特展、小木椅DIY體驗及彩繪植物園等活動。
十七、活化森林資產,創造多元價值:地區林木撫育殘材,粉碎再製為木屑,利用於苗圃堆肥基料,並於林間鋪設森林步道七百公尺;以及發展木材加工利用業務,結合地區特色意象設計文宣產品,作為DIY體驗課程與作品展覽使用,行銷在地文化精神,傳達資源再利用觀念。
林務所在今年度林務施政重點工作的努力方向,包括有下列各項:
一、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採集原生鄉土林木種籽,加強培育季節花卉與綠化用喬灌木,以地區民眾及機關單位綠美化使用;強化道路、圓環及交通節點綠帶,採用庭園造景手法,營造綠美化新亮點;加強樹木銀行各式林木撫育管理,養成林木可妥善運用於地區環境綠美化業務,落實林木資源再利用。
二、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賡續執行排雷區復育造林工作,以提高整體綠覆率;推動校園綠美化計畫,協助全縣國中小學進行植栽空間調整,提昇各校園環境美質;加強病蟲害防治,配合林木病蟲害發生特性,執行防治及監控作業,有效保存全島珍貴綠色資源;推動樹木保護師培訓計畫,以增進同仁專業知識,並提高工作效能;發展保育與教育的森林生態旅遊,應用大自然環境,提供安全舒適遊憩場所。
三、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化:落實原生物種、特定棲地及生態系統的保護、復育與適度利用,強化資源的長期監測及紀錄,並針對特殊課題深入研究調查;持續辦理國公有地及閒置營區清查作業,撥用可供造林或林相完整區域,進行積極的造林或撫育措施;加速民眾通報(申請)的林木修剪與危木伐除案件時效,提昇服務品質,並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維護森林生態及環境綠美:建立森林防火機制,加強林區巡制度,並強化民眾愛林護林觀念宣導,以確保森林安全,及維護森林資源;以金門在地思維推動生態保育及森林遊憩,並結合歷史及自然環境美感等元素,落實在地環境素養;活化發展金門植物園,利用在地環境資源特色,形塑結合軍事遺址與自然生態的多功能森林場域。
金門四面環海、秋冬季風強勁,綠化建設一向為縣政施政之重點,歷經五十餘年來之不斷努力,已收成效,並發揮調節氣侯、淨化空氣、國土保安、遊憩保健與自然教育等多重公益功能。但二十一世紀林業經營,將從傳統的林業經營體系轉化為人性化森林生態系經營方式,未來的林業政策將朝向科技的、經濟的、文化的、休閒的、生態的及現代化的林業方向邁進,發揮最大之效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