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迷鳥東方白鸛素有送子鳥美稱
2014/1/5
記者董森堡/綜合報導
全球數量不足三千、十年再臨更顯珍稀!東方白鸛俗稱送子鳥,曾一度廣泛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地,現在朝鮮的東方白鸛已經絕跡。在台灣屬稀有迷鳥,此次在金門出現的消息讓人振奮,已吸引數百鳥友抵金觀賞,而白鸛的出現也顯示保護自然環境棲地、厚實金門生態觀光資源的重要!
東方白鸛屬於鸛科鸛屬。與歐幻白鸛是近親,但比白鸛更大,體長為110—128公分,體重約四千公克上下,翼寬長達二公尺二十公分,東方白鸛除了翅膀外緣為黑色外,其眼睛周圍還有一塊紅色的皮膚。虹膜為白色,喙部黑色。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物種。
東方白鸛在中國繁殖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哈爾濱、三江平原、興凱湖、吉林省向海。越冬於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湖北沉湖,偶爾出現於四川、貴州、西藏、福建、廣東、香港和臺灣越冬。東方白鸛主要以魚為食。也吃蛙、小型齧齒類、蛇、蜥蜴、軟體動物、蝸牛、節肢動物、甲殼類、環節動物、昆蟲和昆蟲幼蟲。通常單獨漫步在水邊淺水處,有時也進到齊腹深的水中,一邊緩慢的向前行走,一邊不時的將半張著的嘴插入水中。除吃動物性食物外,偶爾也吃少量植物葉、苔蘚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沙粒和小石子。
過去,東方白鸛在東亞地區是常見的鳥類,甚至在日本東京市的教堂屋頂上也曾有營巢繁殖的,但在一八六八至一八九五年間,由於非法狩獵、農藥和化學毒物污染等原因,東方白鸛的種群數量在日本逐漸減少,僅能在冬季偶爾發現少量的越冬個體。分佈在朝鮮、韓國的繁殖種群也已於二十世紀七○年代初絕滅。由於人口密集,工農業的發展,使得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兩省殘存的繁殖地也變得極為狹小,總數有三千隻左右,截止二○一二年的統計,東方白鸛全球數量僅在一千至二四九九隻間,並仍在減少。
由於東方白鸛繁殖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已處於全球瀕危狀態,並被列入了CITES公約附錄1和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一九八九年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一類保護動物。至於在台灣地區同樣為一級的瀕絕保育動物。
記者董森堡/綜合報導
全球數量不足三千、十年再臨更顯珍稀!東方白鸛俗稱送子鳥,曾一度廣泛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地,現在朝鮮的東方白鸛已經絕跡。在台灣屬稀有迷鳥,此次在金門出現的消息讓人振奮,已吸引數百鳥友抵金觀賞,而白鸛的出現也顯示保護自然環境棲地、厚實金門生態觀光資源的重要!
東方白鸛屬於鸛科鸛屬。與歐幻白鸛是近親,但比白鸛更大,體長為110—128公分,體重約四千公克上下,翼寬長達二公尺二十公分,東方白鸛除了翅膀外緣為黑色外,其眼睛周圍還有一塊紅色的皮膚。虹膜為白色,喙部黑色。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物種。
東方白鸛在中國繁殖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哈爾濱、三江平原、興凱湖、吉林省向海。越冬於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湖北沉湖,偶爾出現於四川、貴州、西藏、福建、廣東、香港和臺灣越冬。東方白鸛主要以魚為食。也吃蛙、小型齧齒類、蛇、蜥蜴、軟體動物、蝸牛、節肢動物、甲殼類、環節動物、昆蟲和昆蟲幼蟲。通常單獨漫步在水邊淺水處,有時也進到齊腹深的水中,一邊緩慢的向前行走,一邊不時的將半張著的嘴插入水中。除吃動物性食物外,偶爾也吃少量植物葉、苔蘚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沙粒和小石子。
過去,東方白鸛在東亞地區是常見的鳥類,甚至在日本東京市的教堂屋頂上也曾有營巢繁殖的,但在一八六八至一八九五年間,由於非法狩獵、農藥和化學毒物污染等原因,東方白鸛的種群數量在日本逐漸減少,僅能在冬季偶爾發現少量的越冬個體。分佈在朝鮮、韓國的繁殖種群也已於二十世紀七○年代初絕滅。由於人口密集,工農業的發展,使得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兩省殘存的繁殖地也變得極為狹小,總數有三千隻左右,截止二○一二年的統計,東方白鸛全球數量僅在一千至二四九九隻間,並仍在減少。
由於東方白鸛繁殖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已處於全球瀕危狀態,並被列入了CITES公約附錄1和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一九八九年列入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一類保護動物。至於在台灣地區同樣為一級的瀕絕保育動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