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植物園黑翅蟬上演蛻變自然界奇觀

植物園黑翅蟬上演蛻變自然界奇觀
2014/5/24
記者許峻魁/綜合報導
黑翅蟬脫殼羽化後,顏色相當鮮豔美麗。(林務所提供)(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每年的晚春到夏季這段時間,是觀察各種蟬類之生態的好時機,目前於金門縣植物園的細葉饅頭果林區,大量的「黑翅蟬」刻正上演一場羽化蛻變戲碼,相當精彩難得,林務所歡迎民眾親自來體驗大自然的奧妙。另林務所呼籲,請尊重生物生存權,只欣賞即可,切勿干擾破壞,或擅自捕捉。
   金門植物園地處太武山,同時是金門縣概念性整體規劃中,歸類於生態保育的核心區域,林務所表示,為打造具地區代表性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對於園區內的自然環境維護及管理,一直為縣府與該所重視。
   林務所所長楊慧明表示,蟬類通常都在夜間羽化,但黑翅蟬的羽化過程,卻是在白天進行,其主因是黑翅蟬擁有紅、黑相間的典型警戒色,能提醒捕食者,牠們是有毒或難吃的,且黑翅蟬的鳴聲較微弱,不容易被發現,為其演化出的保護機制。另蟬羽化後的生命僅數十天,為讓其在有限生命裡盡情繁殖,她呼籲民眾切勿擅自捕捉,令其完成繁衍及交配。
   春、夏時節是昆蟲繁衍的重要季節,此時各種蝶類、蛾類的幼蟲大量繁殖,若是觸碰到,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或紅腫情況,林務所特別呼籲提醒,民眾到戶外遊憩時應著帽子、長袖衣褲,並抱持尊重各類生物的生存權力,不去干擾及破壞自然環境,以維護生態永續及多樣性。
   「黑翅蟬」,俗稱「紅娘子」,體長約十六至二十一公釐左右,複眼黑色(羽化期間為紅色),腹部及背板兩側為紅澄色,前後翅為黑灰色(羽化期間為白色),於植物園內的主要棲地,以細葉饅頭果林區為主,每年五至六月期間的上午七時至九時正是其蛻變高峰期,終齡若蟲從不見天日的土壤中爭先爬出地面,在林區樹上處處可見蟬蛻的空殼,此時正是觀察翅膀從透明到黑色、眼睛從橙紅到黑色的最佳環境教育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