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水庫水獺活動頻繁
2015/4/10
記者許峻魁/綜合報導
金門國家公園於陽明水庫設置人工階梯,並自今年監測後發現水獺活動趨向頻繁,顯示人工階梯之設置確實有助於生物廊道之連結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金管處表示,自去(一○三)年與金門縣自來水廠會勘,並完成陽明水庫壩堤架設人工階梯六處,連結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並維持沉沙池水位,提供廊道供動物通行後,經監測自今(一○四)年二月起發現水獺於該區活動趨向頻繁,可發現排遺及活動情形,顯示人工階梯設置確有助於生物廊道連結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傍晚後至次日日出前為活動高峰,過去因水域連結較完整,水獺多由水域廊道活動;惟近年因發展降低水域連結程度,迫使水獺需經道路才能於水域間活動,提高遭路殺機率;為降低路殺率,金管處與專家評估後,率先以陽明水庫為優先改善之區域。
金管處指出,藉由該案例,該處將持續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來做適當改善,以提供水獺良好棲地。另該處亦將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規劃「救傷水獺收容區域」,未來可作為救傷水獺短期收留中心。
記者許峻魁/綜合報導
金門國家公園於陽明水庫設置人工階梯,並自今年監測後發現水獺活動趨向頻繁,顯示人工階梯之設置確實有助於生物廊道之連結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金管處表示,自去(一○三)年與金門縣自來水廠會勘,並完成陽明水庫壩堤架設人工階梯六處,連結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並維持沉沙池水位,提供廊道供動物通行後,經監測自今(一○四)年二月起發現水獺於該區活動趨向頻繁,可發現排遺及活動情形,顯示人工階梯設置確有助於生物廊道連結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傍晚後至次日日出前為活動高峰,過去因水域連結較完整,水獺多由水域廊道活動;惟近年因發展降低水域連結程度,迫使水獺需經道路才能於水域間活動,提高遭路殺機率;為降低路殺率,金管處與專家評估後,率先以陽明水庫為優先改善之區域。
金管處指出,藉由該案例,該處將持續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來做適當改善,以提供水獺良好棲地。另該處亦將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規劃「救傷水獺收容區域」,未來可作為救傷水獺短期收留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